10月31日上午10点,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学督导上官赛君老师在二教421展示了一堂以“Every Culture Highlights its Set of Virtues”为主题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公开课。上官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日常互动中洞察文化差异,探索不同文化所崇尚的核心美德,呈现了一节富有思想深度与课堂张力的教学实践。
本次公开课以一封书信“A Helping Hand”作为核心阅读材料,巧妙搭建起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桥梁。授课教师上官赛君凭借其对教材的深刻钻研,将跨文化交际知识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挖掘,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轻松触摸不同文化的脉络。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兼顾知识夯实与思维提升。上官老师提出的问题层次分明,既有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巩固基础的基础性问题,又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差异、培养独立判断能力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尤为亮眼的是,课堂紧扣“小切口,大视野”的思路,从书信中的日常小事切入,逐步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德内涵。期间播放的“重阳节”主题短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家校情怀”,成功实现课堂思政的“润物细无声”,让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念的培育同频共振。

课后评课环节,老师们围绕课堂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官老师对教材的把控精准到位,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挖掘深度足够,课堂活动形式丰富、问题设计梯度合理,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思路。同时,老师们也客观指出了课堂存在的改进空间。一方面,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布置课文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熟悉文本内容,为课堂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角色扮演活动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上表演的形式呈现,进一步提升互动效果与学习体验;此外,还需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课堂交流氛围更加浓厚。
大学英语教学部副主任臧永红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公开课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展现了课程团队在教学内容挖掘与教学形式创新上的努力。未来,教研室将鼓励教师进一步强化任务驱动,细化预习要求与课堂检测的衔接,持续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更高质量、更具实效的方向发展。
本次公开课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研讨平台,也为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术性、思想性与育人功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撰稿人:曾芝兰)
一审 张叶 二审 臧永红 三审 彭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