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更深切感受、理解当代作家周立波的文学创作,11月6日,人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任课老师曾娟教授组织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05502班全体同学走出教室,参观周立波故居,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当代文学课。
上午9:50,曾老师携全班同学乘车到达周立波故居所在地——益阳市清溪乡。下车后,曾老师就参观路线和注意事项进行简单安排,随后带领同学们步行前往故居。一路上,白墙青瓦的农舍、郁郁葱葱的山林、别有风味的深秋荷塘、民居旁结满果实的柚子树,以及依据《山乡巨变》内容制作的雕塑、绘画,还有那谈笑风生的村民……,无不让人感受到乡间生活的韵味和情意。其间,曾老师不时地向同学们讲述相关的故事,或是路柱上绘画的小说内容,或是雕塑呈现的小说场景,或是周立波写作的小故事。
伴随着一路的谈笑,同学们不知不觉已经到达周立波故居。这一院落是典型的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进入故居之后,曾老师摇身一变成为“解说员”,带领同学们按照故居布局,先参观周立波及家人的居室、客房、厨房以及农具房。并召集同学们进行了南北地域文化的对比和讨论。然后,曾老师带领大家进入陈列馆,按时间顺序了解周立波的生平和创作,包括少年生活、外地求学、革命活动、文学成就等多方面。
参观过程中,曾老师就展览馆提供的文字和信息进行讲解,及时解答同学的提问,并组织大家讨论,同时又通过一些关键词对周立波的整体创作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进行延展式讲解。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清溪画廊,大家围坐在一起和曾老师交流感受 “山乡的巨变”。五十年代,周立波笔下的清溪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十年之后,新时代的清溪村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曾老师引导大家回顾农村题材小说的叙事变迁,感受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随后,同学们又跟随曾老师来到文化广场附近,大石块上镌刻的方言正是出自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曾老师让益阳的同学进行了示范读音,也和其他地域的同学探讨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言表达和发音。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方言的探讨又一次让同学们感受了周立波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
曾老师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将课堂空间由传统的教室搬到室外,通过实地考察名人故居,走近作家,有效地实现教学模式的新变。通过此次实践性课堂,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05502班的同学们对益阳籍作家周立波的生平、翻译、创作,还有他的“朋友圈”和成就等等,有了更为深切地了解。同时,这样的课堂也拉近了老师与同学的距离,同学与同学的距离,更拉近了同学与文学的距离。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是人文学院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彭茜供稿,黄晔审稿)